读《李光耀观天下》

这本书依然可以归为「外国人看中国」系列,这是这个外国人会说中国话,对中国一直保持有好感,身份比较特殊为新加坡前总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视野绝对是之前的那些「外国人」不能比的——比如曾经写过《江城》的何伟,书中无论是讲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等,很多论调都基于对历史为依据进行判断,而不仅仅分析当前局势、双方势力等。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很不同,至少国内的大部分作家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不敢这么写。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

官方语言的选择

新加坡建国,力排众议选用英语作为国家的第一语言,而不是普通话等,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话的学习成本太高,很多新加坡人会说普通话,但也仅仅是会说能听,远远达不到流畅的听写,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作为官方语言最多的语种,选英语无疑会缩短和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交流沟壑,也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语言上。从结果上看英语能加剧无论是先进技术还是对外贸易在本国的快速普及。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建国时,中国还不是大国。

历史的厚度

历史的厚度有时候不是优势,有可能成为束缚。几千年文明形成的惯性不会那么容易的被打破,新的文明文化的侵入,势必需要考虑是完全要抛弃掉历史的厚度,如何突破纳溪而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历史几千年,可不仅仅是几千个数字,里面充满了经验教训,几乎刻在骨子里的东西,绝对不会因为某一个事件发生彻底的改变。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讨论某种形态对当下是否有利,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短短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在几千年前面前依然是显得是很微不足道。

人口的症结

李先生说「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有没有发现年轻人很多都不想结婚了,已经结婚了不想要孩子,或者不再有那么多的家庭想要二胎或者更多,哪怕是给了一定的政策,大部分人都依然是很清醒的。生育率下降,劳动力市场势必会有更多的女性、老年人来填补空缺,但就资本市场来看,年轻男性占据主导力量这件事儿短期内不会改变,虽然女性和老年人有他们的一些优势,比如薪水低、任劳任怨等等,但和年轻男性的优势比起来,大多都不值得一提。

AI和各种大模型,有可能会在某一些方面导致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精英年轻人,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到第三产业。但就人类本身而言,精英群体的产生,一定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基数下产生的,如果这个基数很小,反而要求精英群体的整体规模不变,其实也是个问题。

新加坡奇迹

看完这本书关于中国的章节,才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新加坡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说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让其坚定的认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先要条件。新加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以及人均GDP亚太地区第一,其国家的廉政水平也非常之高。从某些方面来讲,新加坡是很多有移民的人的首选,至少我身边的人是这样,甚至还有很多去旅游都不想回来,想直接黑在新加坡的。就经济而言,改革开放有可能只是第一步,放手不干预,在适当的时候做监管,很有可能是第二步。

2 Comments

ccbbp 2024年3月26日 Reply

优秀的政治家

s 2024年7月25日 Reply

中国不是人不行,而是制度不行

发表回复